2024-10-19 10:30:32 | 977招生网
高考恢复时间是在1977年。 恢复高考 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高考是指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的资格考试,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考试之一。它由国家统一组织,由专门的机构命题,统一时间进行考试。
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高考时间表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 [10] 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
科举制度
,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
科举考试制度
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
清政府
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
《奏定学堂章程》
。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统一高考
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小平同志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 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
国防科工委
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
日语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
双轨制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普通高考进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试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思想政治。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
科教兴国战略
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成为高考科目。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统考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
自主招生
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时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
中央政治局
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及直辖市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或直辖市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
高校招生考试
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19年6月7日—9日举行,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
2020年3月3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
2020年7月25日,从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已经大学毕业了还可以参加高考吗?的相关内容。
已经大学毕业了还可以参加高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可以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但是不能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也就是说,如果想要重新参加高考,大学生只能报考本科层次的高校,而不能报考专科层次的高校。同时,国家还规定,大学毕业生只能报考与其专业相关的考试科目。
此外,大学毕业生报考高校招生考试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其次,需要在报名时提供学位证书或者毕业证书。同时,还需要参加高考的统一安排,参加各科目的考试,达到相应的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再次参加高考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如下:
1、身份证:身份证是必备的个人身份证明,用于确认考生的年龄、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
2、毕业证书:需要提供大学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部分省市可能要求提供中学毕业证书,这需要提前准备。
3、成绩单:需要提供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个别省市可能要求提供中学成绩单,也要做好准备滚镇。
4、校徽和网志:如果已经就业,需要提供工作单位开具的相关证明;如果尚在读研或未就业,需要提供学校开具的相关证明。
5、英语成绩证明:如果报考的高考学科包括英语,需要提供国家公认的英语水平成绩证明,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等。
6、志愿表:根据已有的高考计划,提前填写高考志愿表,供高考成绩公布后录取选择时使用。志愿必须填报,否则无法完成高考录取程序。
7、照片:根据各地高考报名要求,提供规格为2寸或1寸的彩色照片一定数量。照片用于准考证等证件。
8、其他证明材料:个别省市高考或部分学科考试可能需要提供学习经历证明、专业技能证书或实践证明等其他材料。这需要关注各地高考相关通知,提前做好准备。
9、报名表:填写高考报名表,如有贫困补助需求,还需同时填报相关报名申请表。报名表按要求准确填写。
10、报名费:根据考生类别缴纳相应的高考报名费。部分省市对特定类别考生会有报名费减免或奖励的规定。
大学毕业继续高考的意义:
1、实现继续深造:再次高考成绩达到要求,可以选择录取并入读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实现继续进一步深造的目的。这对想要继续提高学历或学习新专业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
2、调整学习方向:大学毕业后,个人兴趣或工作发展方向可能会发生变化,高考可以作为调整学习方向或专业的有效途径。通过高考选择全新的余信学习专业,助其事业发展。
3、优化发展机会:再次高考,如果成绩较优异,可以选择热门专业或重点院校,获得更高校的学历或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这可以为其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4、丰富社会阅历: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工作或学习已积累一定阅历,这会使其在准备与应对高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成熟稳定。高考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其人生阅历,增进社会视野。
5、挑战自我: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再次竖备轮高考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测试其学习与社会历练后的知识结构和应试能力。通过高考,可以获得自我成长的体现,增强自信心。
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退学了可以高考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www.173977.com高二退学了还可以高考吗?对于高二退学的学生来说,是否可以参加高考?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已经退学,仍然可以参加高考。在参加高考之前,需要经过录取考试委员会的审核,并且要满足报名条件。首先,需要有一份良好的高中学习记录,并且可以证明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卓越。其次,需要交纳报名费,并且准备报考的材料,如报名表和学术成绩单等。只有经过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才能参加高考。总之,高二退学的学生仍然可以参加
春招的利弊春招的利弊如下:利:升学机会增大: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是可以同时兼报的,这样学生们的升学机会就大大增加了。竞争压力减小:与夏季高考相比,春季高考的竞争压力要远小于夏季高考,因为春季高考的报考人数要远低于夏季高考,竞争对手主要是山东省内的学生。提前选择专业和学校:春招报名的学生可以优先选择热门的专业,如VR全屋定制设计师、高铁乘务、航空服务、电子竞
我高中读了两年然后退学了,可以参加成人高考吗?可以参加全国统一成人高考,高起专,高起本都行。参加成考时,只要考生觉得自己达到了高中文化水平,即使没有高中毕业证也可报考。只要考生实际文化水平已达到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就可报考。成考报名根据起点不同,分别设立了专升本或高起专、高起本等层次。其中,报考专升本层次的人员,要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校、高教自考机构颁发的毕业证,报考
高二退学可以参加高考吗?对于高二退学的学生来说,是否可以参加高考?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已经退学,仍然可以参加高考。在参加高考之前,需要经过录取考试委员会的审核,并且要满足报名条件。首先,需要有一份良好的高中学习记录,并且可以证明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卓越。其次,需要交纳报名费,并且准备报考的材料,如报名表和学术成绩单等。只有经过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才能参加高考。总之,高二退学的学生仍然可以参加
06广东高考第三批B类录取与补录时间最新情况,不要以前发布过的,很迫切,拜托各位!!!2006年广东省高考投档情况第三批B类普通类第一次投档院校号院校名称计划数投档总人数投档分10576韶关学院24030149110578韩山师范学院809744310822广东白云学院1744165443010823长沙医学院9312248410824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5
中间隔了一年高三还可以复读吗?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复读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因为复读后个人成绩提高的幅度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提高潜力最大的学生高考分数应该在400分以上的考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看到考上大学的希望,只是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复读补习时点拨,这类学生经过补习一般能提高200分左右。而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高分考生一般考分上涨空间较小,特别是已经上了重点线的考生选
专科退档可以补录吗专科退档不可以补录。1.什么是专科退档?专科退档是指考生因各种原因被取消了大学本科录取资格,从而被退档到专科层次的教育。2.为什么会发生专科退档?专科退档可能由以下情况引起:考生违反了招生规定,如作弊;考生提供虚假材料或伪造证件;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要求;考生未按时缴纳学费等。3.专科退档后能否补录到本科?根据相
单招报名费可以退吗不可以。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不去的,报名费是不能退的。所谓“单招”,有两种!一种是,中职生参加的“单招”;另外一种是普高生参加的“单招”。两者考试内容是不同的,而且学校对两者的招生计划也是分开的!“单招”是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单独考试招生的简称,是指经教育厅批准的高等学校在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范围内,自主确定招考条件、考试内容和办法、自行组织考试、
2025-01-29 04:49:45
2024-10-14 00:17:39
2025-01-25 14:34:29
2024-09-12 15:30:48
2024-11-01 04:08:06
2024-12-09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