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77招生网小编整理了16岁可以报名邵阳成人高考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16岁可以报名邵阳成人高考吗?
湖南成人高考报名公告明确规定,不接收17周岁以下的考生报名,因此16岁不可以报名邵阳成人高考。成人高考报名具体条件如下: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在籍)学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4、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的考生应高级中等
教育学校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已取得经教育部审核注册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毕业证书。
5、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
(2)报考
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
(3)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户籍在邵阳的能在永州地区报考吗高考
一、户籍在湖南省邵阳的,能在湖南省永州地区报考高考。前提条件是在永州有完整的高中学籍。
二、《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规定:
(一)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的考生(包括统考生、单考生、保送生、推荐免试生等,下同)均要参加高考报名。除报考有户籍招生要求的考生外,应届毕业生到毕业学校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往届毕业生到户口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跨市州或跨县区报名的考生报名办法,由相关市州招生考试部门确定)。拟报考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等有户籍招生要求的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
我省西藏内地班的考生在其就读的中学报名;报考有关高校招收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考生凭省煤炭部门的推荐证明到长沙市教育考试院报名。
(二)报名时须交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建议办证时间不早于2014年1月)、高中(或中职)毕业证(本省户籍应届生凭市州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审定的毕业生名册)或同等学力证明。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时,还须提交其父母在当地1年期以上的居住证(含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以及本人的学籍证明材料[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系统打印)];报考少年班的考生,还须提交报考学校发给的准考证。
原文链接:
_info/zkxw/201510081551495735.htm

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的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制度之比较
{摘要}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联系现实
{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制度
中华民族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三千年历史长河中,
华夏民族
孕育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了一个个诗歌史上得奇葩,滋润了一群群中华儿女的心田,承载着一个个朝代的精华。
在这上下三千年历史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
九品中正制
,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炀帝
即位后,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与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决裂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宋代科举沿唐之制又有所变革。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誉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乡试、会试、
殿试
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严格和完善科举制度,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
明朝是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的鼎盛时期。
明成祖
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从而促进了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二、高考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
高校招生考试
、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高考成绩直接影响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重点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影响了人的一生。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
从1970年开始正式开始招生,到1976年结束,1977年后又
恢复高考
。这些大学生,被统称为“工农兵学员”。 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1970年代,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时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各高等院校共招收94万名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
从2001年起,高考取消年龄以及婚否限制,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公民均可报名参加高考。高考统一采取笔试方法。截至2011年,根据本省的情况,各省已经起草了多钟高考方案。
三、科举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科举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还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
封建社会
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
四书五经
、迂腐的
八股文
所朿䌸;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
清政府
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
科举考试
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四、高考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1、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决定了高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与公平。
2、磨练青少年的意志。高考的备考过程很大程度的磨练了青少年的意志,耐力,这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高考的出现,让中
小学教育有了动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也不断在提升
4、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
5、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6、促进了教育公平。
而高考的主要弊端在于:“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分数,文凭学历并不等于能力,高考所造成的过于重视分数,可能导致高分低能。人才市场的竞争,无非就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竞争。
高考的地区歧视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学是按照省份来分配相应的录取名额的,通常对于本地区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额,这样就使得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相应下降。这种现象对于著名大学集中的北京来说尤为突出。有人批评这是对考生的歧视,网上激烈的争论未间断过,各地学生也多对此愤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现状。
五、从科举看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探索科举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入手,看现代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使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的育才,大学的选才育才.
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利与弊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步骤。
总之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经验教训:
①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②
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③
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④
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⑤
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联系现实: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还要认识“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国古代选管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刘小菊,来自湖南邵阳,现就读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专业是
护理。性格温和,爱好广泛,有广泛的交际和不错的语言能力,爱音乐和运动。
977招生网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6岁可以报名邵阳成人高考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
www.1739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