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10:52:53 | 977招生网
美丽的韩江之滨,坐落着一所有着“校风好,校园美,管理严,质量高,全面发展,体育见长”,饮誉潮汕的名校--广东省一级学校澄海中学。澄中校园,楼宇矗立,设备先进,绿树成阴,花草飘香,处处洋溢着浓郁高雅的书香气息,处处充满着健康的育人氛围,她集澄海之灵气,育时代之英才。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求真务实,精诚办教育,精心创一流。坚持“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体育见长”的办学特色。做好“三个优化”工程建设,即优化校风文化、优化制度文化、优化物质文化,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科研、落实校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完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力引进人才,增加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增购和扩建校舍,美化育人环境,大力发展信息教育硬件建设,不断朝着“管理一流、环境一流、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迈进,办学效果喜人。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多人,教职工216人,其中教师173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业绩显著。曾多次获得团中央、国家体委、教育部、省、市等各级荣誉称号,先后获得 “教育部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汕头市文明单位”、“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示范家长学校”、 “广东省‘贯彻两个条例’和‘卫生工作’优秀学校”、“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2—2005年度汕头市文明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团中央 开辟多种渠道,培养新型人才先进学校,广东省普法先进单位,广东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校,广东省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广东省绿色学校,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8634平方米,建筑面积50833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560余名,其中高三级893名,高二级868名,高一级802名;教职工164名,教学人员118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1名,一级教师29名,二级教师39名,教学人员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05名,英语教师21名,全部本科学历,其中,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本科学历的7名。学校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强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发挥名师效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支个体有特色,群体显优势的教师队伍。三年中有31名教师荣获汕头市、省、国家级的光荣称号。 “三勤”建设为核心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勤教、勤学、勤炼”的“三勤”建设为核心,狠抓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在历年高考中,成绩一直稳居汕头市前列,高考本科率均在70%以上,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每年高考都有一批学生名列汕头市前茅,有多名学生获得高考全省单科“状元”,有一大批的优秀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牌重点大学,体现出“成绩稳定,上线率高”和“尖子生突出,含金量高”两大特色:2007年高考上本科线744人,占72.5%,上本科线人数居汕头市之冠;其中林澄同学理科总分680分,列汕头市第2名,并列省第7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个人单科进入汕头市尖子行列15人,其中陈雪芝列化学科第一名,林澄列物理科第二名,许冬萍列语文科第二名。2008年高考上本科总数人数906人,首次突破900大关,增加162人;本科上线率77.5%,提高4.5个百分点;本科上线数及本科率均创历史新高。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学科比赛共有100多人次获得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多人次。2013年高考放榜 ,澄海中学再次续写辉煌。一批上线数、本科上线数、重本率、本科率、人均总分及学科平均分各项指标都取得好成绩,名列汕头市前茅。2013年报考1215人,上本科线1153人,本科上线数比2012年增加67人,本科率高达94.9%,列汕头市第3名。上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线405人,比2012年增加77人,增幅达23.5%;一批上线率达33.3%。这是全体澄中师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所有关心澄中发展的人们倾情支持的结果。
坚持以德育人为本
学校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二十一世纪人才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人为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校园三级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德育是学校的德育特色。理论领先,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促进德育工作不断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序列化、制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从1990年起,学校在学习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的研究课题,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创设高雅的人文环境,形成进取的文化心理,完善科学的文化制度,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施方法上,据系统论的原理,把校园文化视为整体系统,年级文化、班级文化视为子系统,根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促进年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以年级文化建设的优化促进校园学校以教学科研为切入口,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改革,以科研促教改,教改促教研,教研促教学。常规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制订专题,明确方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同步优化是学校教科研的特点。开展了汕头市普教系统教育教学科研重点课题《“精致教学·自主学习·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显著的成果。教育理念逐步转变,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了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共同发展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目标的333框架(课程方向、学习目标、课堂变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状态等四个角度,提炼出内容精选、方法精讲、技术精制、方式精学的4精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形成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支持环境。2003年,学校又参加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说课的分层次研究”的子课题“说课典型案例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大力推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重视校园道德文化
学校实施绿色德育,重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格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学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高,近三年共有1人被评为省优秀学生,有5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有2人被评为省优秀团员,有141人被评为市、区两级的三好学生及优秀干部。每年有130名以上的学生参加了业余党校的学习,有300多名学生申请入党,共有61名学生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重视学生综合实践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各类活动及劳技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还成立了包括“秦牧文学社”、电脑、科技制作等多个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包括科技艺术节、科技制作及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各项活动,还邀请国内著名的教授、专家、学者到校开办科技讲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近几年来,学生中有1名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有4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一、二、三等奖,另有30多人次获全国作文、书画创作各种奖励。2004年,学生林楠代表广东省参加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总决赛,荣获声乐组一等奖、独唱第一名,并于2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晚会的演出。高二级学生陈昱的作品《极品飞车》获得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总决赛CG电脑动画中学组一等奖。2005年,高一级学生林博获得第十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2006年8月,该校学生参加汕头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一举获得中学舞蹈组特等奖和中学声乐组一等奖两个奖项。2007年有林祥环同学获得第十三届中华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林培源同学获得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2008年有蔡艺峰同学获得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国家级特等奖,2009年有张坚同学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该校师生也多次参加汕头市、澄海区各种文艺演出。 继续坚持“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使教师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富有生命意义,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走“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精心管理,校风育人”的办学道路,开拓创新,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澄海中学的跨越式发展。着重做好的管理常规、队伍建设、基建与扩校着几项重点工作。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锻造澄海中学独特的文化精神。突出“精致教学”,实施新课程计划,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致力于开创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解放前,该校一直招收春季始业初中生并附设小学高部。1950年开始招收秋季始业生,1951年撤去小学部,
1953年起停招春季始业生;
1956年增办高中二个班。次年春,高中部并入县高级中学。
1958年复招高中一年级新生,
1965年停办高中。
1969年按照县总体规划,复招高中学生。办成一所由县辖管的六年制完全中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1989年秋,该校归陈店镇镇政府管理,现有高、初中部共16个教学班,学生975人,教职员工66人。
创办以来,总计高、初中毕业生一万四千多人;至1989年,计考上高等院校228人,中专127人。
陈店中学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942~1950年初),学校逐年发展,每年开办三个初中班及高小五、六年级各一班,学生人数二百人左右。从创建的1939年至潮汕解放,共有八届约二百二十多初中毕业生,大部分赴海内外从事各种行业。
其中佼佼者,有的担负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教授、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前往东南亚、港澳等地经商,各有发展。 (1950年至1966年)。学校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年代。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扩建维修学校十余间,学校初具规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文革”前,师资雄厚,图书、仪器数量倍增,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生人数增至840多人。
学校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治,勤管、尊师、爱生、奋发、向上蔚然成风,校绩显著,连续几年升学率名利全县前茅,并多次被评为县、市(专区)先进单位。 (1976年~1990年)。学校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1977年秋恢复招考。1978年9月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4年秋,实行校长负责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尤其是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陈中重现了教师辛勤耕耘,精心育才;学生刻苦攻关,勤学苦练的喜人局面。
1989年秋,陈中归陈店镇政府辖管,校长、教师实行聘任制,竞争机制引进教学领域,陈中再度向前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90年~1991学年度,高考、中考成绩及录取人数有新的突破。
陈中的发展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陈中的建设得到党政、校友的重视和支持。1990年,陈店镇政府集社会各界人士之厚望和意向,做出迁建陈店中学校址的决定,于广汕公路南侧征用土地57亩,计划投资800万元,建二幢教学楼、三幢师生宿舍楼、一幢多功能综合楼、一个可容一千五百个座位的大礼堂、一个师生同用的二层餐厅、一个规格化标准运动场,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建筑面积5124平方米,投资370万元,现已交付使用。新校址按设计建成后,校容必将秀丽壮观。
陈店中学自创建至现在,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前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上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情支持和关怀,陈店中学必将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满园春色,岁岁芬芳。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有美术课。高中课程分文化课和素质教育课。
1、文化课
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或西班牙语)、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物理、生物。
2、素质教育课
体育、美术、音乐、技术(信息技术及通用技术)。
国内简况 977招生网
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初中合格毕业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我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属于高中教育的范畴。我国的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学生就读须交纳必要学费与其它费用。
自2009年开始国家已经针对部分贫困地区进行高中免学费政策。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还在不断完善、改革。由最初的全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文理科的出现,接着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给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经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后来选修课的出现使高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2003年,我国建国以来高中最广、最深、最大的一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渐展开,新课程不再以学期区分学习内容,而是以模块来区分,例如数学,以前按照函数、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极限与导数的顺序安排学习,在数学新课程《数学》必修1主要为函数,必修2为几何,必修3主要讲实用性的数学知识。
必修4是三角函数及平面向量,必修5是解三角形、数列及不等式。至此学生可完成高中数学必修课程内容,而新课程采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学术性课程的形式在各地进行实验和推广。
只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各界对高考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导致高中教育在不少地区仍存在着单一强调知识教育或单一强调知识的准确度,忽略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人格的健全教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综合高中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其主要特点是按专业大类招生,文化课采用普高教材,允许一年或两年后分流到职业中专,学生实习在寒暑假完成。
学生可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综合高中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及相应的毕业证书,毕业生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也可由毕业学校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就业。高中毕业生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学生们可以根据考试成绩自主择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中
以上就是澄海中学的学校现状(陈店中学的历史沿革)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9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www.173977.com江苏2010年高考我是高中在校老师,对2010年高考有自己的见解,理科生很占优势的。第一,大学里理工科专业很多,而且很多文科专业都受理科生,但理科专业却不怎么收文科生。同学你说08年的一本线比09年的高,其实你错了。因为08年的一本线是不算附加分的,如果加上附加分估计应该会达到355,而09年只要348。分数高不高,还要看当年的试卷难度和考生人数及录取人数了。如果试卷一般的话我估计一本355
渭南杜桥高中升学率渭南杜桥高中升学率是73%。根据渭南杜桥高中官网得知,渭南杜桥中学2021高考升学率为73%,全校参加高考人数为1689人其中本科录取人数为566人,专科录取人数为473人,经计算可得升学率为73%。临海杜桥中学的所获荣誉历史悠久的杜桥中学,历经多年的能量集聚和人力资源积累,如今已形成了一支拥有220多名专职教师,教职员工总计240余人的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中高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浙江林业学校1910年,处州知府萧文昭创办处州种植学堂。1912年,处州种植学堂改为处州农业学校,以旧处州左营游击署为校舍。1916年,处州农业学校改为处属县立乙种农业学校。1919年,处属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改为处属县立蚕桑学校。1923年,处属县立蚕桑学校改为处属联合县立农业学校。1931年,处属联合县立农业学校改称丽水旧处属联合初级
2021年民和县高考成绩民和县2021年参加普通高考人数4153名,其中文科考生1046名,理科考生3107名。设两个考点147个考场,其中民和一中考点73个考场,民和二中考点74个考场。2021年该省普通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文史类本科一段405分,本科二段361分,专科150分。普通理工类本科一段330分,本科二段310分,专科150分。湘潭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湘潭市二中前身
安流中学的学校沿革安流中学的前身是三江书院。1894年,鹅池塘前清秀才,热心教育人士张柳堂与古芸史、张樵生、张笃臣、李兆庚(字星楼)等人发起,陈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陈新波、胡海珊等人共同发出倡议兴学育人,倡建三江书院,张柳堂为经理,向上山十约好义先生募集经费筹建。几经周折,建成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回字形、学宫式砖瓦结构楼房。正厅题额“近思堂”。厅里设两个龛:左为周、程
沿河民族中学的介绍沿河民族中学创建于1941年,校园前临涛涛乌江1,后依巍巍珠瑙岩。71年的办学历程,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弘扬土家文化、促进多元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求实、务实、探索、创新”是学校的校训。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校园文化丰富、人文景观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各项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颁标准。1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28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有教职员工
化州官桥中学办学措施化州官桥中学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办学措施,打造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环境。该校独创的领导选拔机制,即从教学一线选拔学校领导,形成了“赛马”式的良性互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领导“以教学领导教学”,全员参与高三级课程教学,甚至担任级长或班主任,体现了“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精神,为教师们树立了榜样。教师们在勤奋拼搏的氛围中,起早摸黑,一丝不苟地备课、
澄海苏北中学的介绍澄海苏北中学现为汕头市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澄海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初称“澄海县私立苏北中学”。11953年改为公办,称“澄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1984年秋恢复“澄海县苏北中学”校名。2004年4月
2025-01-29 04:49:45
2024-10-14 00:17:39
2025-01-25 14:34:29
2024-09-12 15:30:48
2024-11-01 04:08:06
2024-12-09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