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77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在职校读高考班可以称为高中生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2015年语文浙江高考作文。
题目: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这则材料前后两句话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话,都可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观点态度,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还是文章中的声音失真,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观察他的为人;二是人与文的具体表现,前一句表现为人个性的偏急澄淡与为文的急促悠远,而后一句第二层具体表现为人与文的趣味问题,即雅俗问题;三是对第一层观点态度的具体阐述,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背离。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与立意:
a.侧重于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文章的风格即昭示着作者的人品与人格。当然,海风陆老师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论述这一点,而对材料中后一句话的意思避而不谈,否则就很难体现出一个高中生该有的思辨性。
b.侧重于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背离,即文章中的声音失真,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观察他的为人。跟上述角度与立意一样,文章最好不要只论述这一点,而对材料中前一句话的意思避而不谈。
c.综合前面两者,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离的。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为人,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综合前面两者,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在一个人身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背离的。因此,更多地应该知人论世,看作者作品中所发表的言论是在何种情境下出于何种目的才发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给出的“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来谈,开掘两者新的关系。比如,文品,将引起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进而促进他的人品转向高尚,转向个性的从容,转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载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却不能将人品与文品等同而论,希望考生们能将此作为最佳立意。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应该指出的是,“人品”与“文品”,其中的“品”,应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荐:
1.拜伦: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据说他的个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写作时,往往是非常安静沉稳地写作。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人称为人格,有人名为品质,我们本地俚语叫“底”,或者叫“料”。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仅凭一个人的言论就能断定他(她)人品的好坏吗?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言论有多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品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范文:谈文品与人品
人们常说“道德文章”,将道德与文章并称,强调立人对为文的影响,追求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说过:“有德者必有言。”将言语与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言辞的好坏,言辞被认为道德修养的自然流露。汉代扬雄在《法言》中则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认为从作品的格调高低可以直接判断出作者的品质的高尚与卑下。南朝刘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也指出:“世远莫见其面,文辄见其心”。可以说“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深远的命题之一,俨然成为一个格言,一条定律。
的确,纵观历史长河,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文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正因为性情高古清正,陶潜唱出了一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远之歌;正应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壮的喟叹;正因为经历世事沧桑看淡人生起伏,苏轼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深有禅意的词句。
然而每个命题的都不是无条件成立的,清代叶燮之论:“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中两个“必”字,就下得过于片面、轻率了。文如其人的说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体现。无论中外,文品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见不鲜。西晋潘岳性情轻浮急躁,趋炎附势,曲事权臣贾谧。他常同劣迹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贾谧出门后,“望尘而拜”。这样一个精于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却留下了恬淡高洁,清新淡雅,为人称赞的《闲居赋》。对此,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不禁发出这样的反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怎信安仁拜路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
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论文集》中,论友谊、讲人生、谈真善美的绝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却是一个德行有亏的人,身为大法官,却公然接受贿赂;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卖对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与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张。
由此可见,文品与人品既可以和谐统,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们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景。我们不能因为文人无行就否定文人的写作成就,甚至视其作品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因为其文学成就而将某位无行文人的一切缺点都掩盖起来,给他带上巨大的光环。
录取啦独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想知道导游资格证是怎样录取的?
1、考
中文导游需要准备的资料: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笔试,第二阶段是面试,他们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笔试:只考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两科,一般只要平均分考到60分以上,就可以通过了。根据各个不同省份的要求也许略有出入。即使你不是学旅游专业的,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旅游业,也不用太着急,只需要把两本教材背熟就肯定可以过关,也就是说,死记硬背是可以过关的。
2、政策与法规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比较难考的,因为他考的是死的,法律法规比较枯燥,需要较好的记心。去年政策法规与道德规范合二为一,但道德规范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而且涉及到的内容也很简单,只要把大的提纲背出就能应付了。政策法规主要考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和案例分析几大类。选择题一般占50分,所以对书本熟的话,在选择题拿下大部分分数,后面就轻松了。案例分析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总结能力,要看清题目,符合哪条法律法规,不要用一般人的眼光来评判是非,就算你说的再有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一切等于零。评卷老师是不会与你产生共鸣的。
3、导游基础知识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所谓地方,就是你所在的省份),为一份考卷,各占50分,你不必找其它书来扩充你的景点知识,前面说过,死记硬背是可以过关的,书本上的知识占了95%,考试第一,兴趣第二,无论如何你是来考证的,先拿到证在谈其它的吧,纵然你满腹经文,才高八斗,连证都没有,凭什么去带团赚钱啊,现在旅行社不缺中文导游,导游多的是,旅游局又查得严,完全没必要用一个无证导游带团的。前几年另当别论。
4、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型,一般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还有5分是时事题,考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为了这5分专门买时事题来看,你只需要多看看报纸,遇到对旅游有关的大事留个心就够了,这玩意还真没法准备,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背书上,多拿几分。填空题占50分,很可观的,只要你确实用了心背,这里拿40分应该是没问题的。
5、以上两科请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准备,现在老师出题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不象以前,出很多非常偏非常难的题目,考试大纲里对每一章都有详细的要求,有的要点是了解、有的要求熟悉、有的则要求掌握,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哪些是重点了吧。
6、在笔试过关以后,你就可以全力准备口试了,口试一般有三位主考官,他们会分别对你提2到4个问题,有的会提更多,回答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你的导游词讲解,这是重中之重,一般说来,只要你在导游讲解过程中,作到普通话标准流利,讲解不停顿,那基本上可以恭喜你顺利过关了,在这里,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7、导游词一般准备5至7分钟为宜(具体时间最好自己确定一下),不要太长,因为口试时间只有15分钟,还得留时间给老师提问,所以准备导游词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看着表进行多次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面部略带微笑,这就是考试时需要的,看表练习当然是为了考试时能把握时间,如果太长或太短,快做修改吧,不要认为这句话或那段典故经典,舍不得删,老师一天要面对几百个考生,
8、考试时还应注意:一般考场里只有一位考生,待其考完后,才到下一个,所以进门前一定要轻轻叩门,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进去后应问候考官,面对考官时要谦虚有理,落落大方。
9、主考官提问的问题包括导游实务和景点知识,你主要把导游实务的内容答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导游实务是有书可查,而景点知识很多则不可琢磨,难以复习,只能尽可能多看有关的书,但建议还是把主要景点常识看熟,太偏的答不出也不会太丢脸。此外准备一下欢迎辞和欢送辞是很重要的,老师抽的机率比较高。
10、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会分别对你打分,然后当众宣布你的最后成绩。
11、考外语导游证需要在考中文导游的基础上加试你所考的语种,口试当然也是你报考的语种。
12、报名后一般都有考试培训,以往都是强制参加的,具体说是强制交费,今年是否强制就不知道了,培训课还是有点用,特别对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旅游业的朋友来说,可以让他们对旅游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一般还会安排几次特级导游讲课,他们的经验是很值得学习的,当然,只要你是背书的料,不参加培训一样可以过关,毕竟是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占了绝大多数。
13、2003年全国导游证资格考试的时间大概安排在12月,报名时间按以往的惯例,一般在8、9月份,各位准备报考的朋友最好经常与旅行社联系询问,因为一般旅游局从通知报名到截止也就一个多星期,稍不注意就错过了。
14、提醒一点,现在导游证只有一种,都是全国通用的,没有地方和全国之分了。据内部人士透露,老师改卷是采取多劳多得制,请笔试时回答问题务必简明扼要
北京导游的概念:
依照北京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
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北京导游的分类:
按工作区域划分:北京导游、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全陪),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简
称地陪),景区景点导游人员;
按语种划分:中文导游(包括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导游),外文导游(包括英、
日、韩、法、德、意等语种导游);
按技术等级划分: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导游。
北京导游的要求: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广泛的基本知识(语言、旅行常识、政策法规、历史、地理、风
土民俗、文学、经济、建筑、心理、管理等),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能力,精通导游业务
,较高的导游技能,注重仪容仪表,身心健康。
北京导游资格证与导游证:
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有效期终生,而导游证是从业
许可的证明,有效期3年(可续)。通过考试,取得导游资格证,只是进了导游人员的大门,
要从事导游职业,还要按照规定取得导游证。我们所考的是导游资格证。
报考条件:
是中国公民,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或以上的学历,身体健康。
报考程序:
9月上旬,通过所在学校(对学旅游的学生而言)或培训班集体报名,个人不得报名。提
供学历证明、县级或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单、身份证复印件和几张照片,报名费210元(2001
年北京地区标准)。
12月上旬,笔试。笔试分导游综合知识(包括导游业务和政策法规)和导游基础知识(
包括导游基础和北京导游)两大试卷,每张试卷2小时做完,100分满分,一天考完。
12月中下旬,口试。口试包括六大景点讲解(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
陵和长城随便抽一个讲),导游基础和业务问答和部分
汉语言文学内容。满分100,时间10—
20分钟。
来年2月,成绩出来,三门都及格便通过。
3 月底,到北京旅游局培训,取得导游资格证,再办理手续,领取导游证。
经济开支:
考试前:体检费70,报名费210,教材及练习费200,培训费500—1000,景点考察实习费
300—500;
考试后:若通过,资格证制作费30,旅游局培训费60,取资格证,若想取导游证,再交
旅游局几百。

在职校读高考班可以称为高中生吗?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职校读高考班可以称为高中生吗?的相关内容。
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都是高中,也可以参加高考的。当然二者也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区别之一:高考。
普通高中可以通过参加高考进入985、211和
普通本科
等高校学习,但是职高生参加高考是有限制的,只有少数学校予以录取,而且专业受到很多的限制。
对于专业技能性不够强的学生来说,上普通高中参加高考应该是一个比上职高更好的选择。
因为职高一般都是更加注重专业性,相对应同等层次的普高,学习起来更加吃力一些。
但是,在这个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的时代,高考正在引起全民追捧,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多公司招聘都会标注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个招聘条件把好多职高生“一棒子打死”了。
区别之二:课程安排。
普通高中都是按照
文理分科
,语数外物
化生
(或政史地)。而职高一般课程设置都是语数外+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大学的专业课,但是在
社会工作岗位竞争时,职高并没有同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抢手。当然,一部分成绩极好,动手能力极强的是例外,但是这部分学生毕竟只是少数。
区别之三:周围人的影响力不同。
在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应该都是大学,985,211,各种大学梦层出不穷,这些人的理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理想。可能原本孩子只是想考普通本科,但是周围人的理想都是985,211,可能孩子会受到影响而更加努力。最终不管结果如何,他周围的人,将来都是各路人脉,而这些人脉,可能是职高学生难以遇见的。
区别之四:
毕业证
的含金量。
如果普高学生选择高中毕业之后不再继续深造,那么一张普通的高中毕业证和一张有着明显专业优势的职高毕业证,用人单位可能会更加倾心于后者。例如一般的普通高中都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导致很多高中毕业生连最基础的打字都不熟练。
而职高一般都是为了学生毕业后方便就业而开设课程的,一般都会有计算机基础使用方法。还有部分职高会开设office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在社会上找工作的时候,相对应普高毕业生有着明显的优势。
选择普高还是职高,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尊重考生的选择,但是,对于刚刚结束中考的孩子们,他们对于这个选择以后的影响还不够了解,各位家长尤其应该注意,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了解,因为这个选择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977招生网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职校读高考班可以称为高中生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
www.1739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