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03:16:24 | 977招生网
基础专业就那几个 有时间去百度or知乎 一查便知。
我觉得你可能对强基计划有误解。
所以南开大学强基十问送给你。
请用“是”或“否”回答以下问题:
1. 你是否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爱国青年?
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远大志向,有肩负起时代重任的坚定信念,有成为关键领域学者、专家或领军人物的强烈愿望。
2. 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有大致设想?
有进入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打算。
3. 你是否在高中阶段对某些特定科目有强烈兴趣或一定天赋?
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方向上,呈现出拔尖素质、突出才能和过人特质。
4. 你是否对未知保持着盎然的好奇心和探求动力?
强基计划需要学生在做好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乐于投身科学前沿领域。
5. 你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填报志愿阶段的纠结与困境?
届时需要面对志愿批次、学校、专业选择的难题,还要决定是否参加强基计划校考,奔赴异地去争取1/3或者1/4的机会。
6. 你是否愿意在同一所大学接受8年左右的培养,认同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独特气质?
强基计划大概率要求在所报考学校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业,虽然期间也有海外联合培养的机会。
7. 你是否接受强基计划一般不允许主动转专业?
强基计划并不是进入名校其他专业的跳板,想先进入高校后再转专业的愿望基本落空。
8. 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遇到学习、科研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理性思考问题、乐观面对挫折。
9. 你是否认同强基计划严格的淘汰机制?
在强基计划特定维度的考核中,与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或达不到继续培养要求,能接受退出强基计划,并顺利完成普通专业的学习。
10. 你是否愿意未来长期在祖国需要的领域奉献青春和热血? 977招生网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为民造福。
在以上10个问题中,若答案全部为“是”,那么强烈建议你一定要选择报考强基计划;若答案为8至9个“是”,那么建议你慎重考虑,进一步了解强基计划;若答案为8个“是”以下,那么建议你安心准备高考,选择其他批次、其他类型报考。
上海强基计划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
拓展资料如下:
‘强基计划’本质是一个培养计划,入学招生只是其生源通道之一,普通专业的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也可以参加相应遴选,加入‘强基计划’。 ”陈志文说“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更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记者注意到,各试点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对“强基计划”的培养环节进行了重点介绍,普遍采用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强化交叉与通识教育,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
数学和物理并列成为开设高校最多的招生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数学”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物理学”或“应用物理学”专业。
其次是化学和生物学,分别有26所和24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随后则是哲学、历史学和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开设高校均在15所左右。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南开大学专业排名的相关内容。
南开大学专业排名榜如下:
1、 金融学 推荐指数: 4.8(387人推荐) 。
2、 经济学 推荐指数: 4.7(271人推荐) 。
3、 数学类 推荐指数: 4.8(263人推荐) 。
4、 工商管理类 推荐指数: 4.5(194人推荐) 。
5、 会计学 推荐指数: 4.5(192人推荐) 。
6、 化学 推荐指数: 4.9(128人推荐) 。
7、 金融工程 推荐指数: 4.8(112人推荐) 。
8、 保险学 推荐指数: 4.8(101人推荐) 。
9、 国际经济与贸易 推荐指数: 4.8(100人推荐) 。
10、 历史学 推荐指数: 4.8(63人推荐) 。
11、 财政学 推荐指数: 4.7(57人推荐) 。
12、 法学 推荐指数: 4.3(57人推荐) 。
13、 数学与应用数学 推荐指数: 4.9(49人推荐) 。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推荐指数: 4.9(45人推荐) 。
15、 经济学类 推荐指数: 4.7(45人推荐) 。
16、 世界史 推荐指数: 4.8(41人推荐) 。
17、 软件工程 推荐指数: 4.8(41人推荐) 。
18、 财务管理 推荐指数: 4.9(39人推荐) 。
19、 社会学 推荐指数: 4.5(36人推荐) 。
20、 工商管理 推荐指数: 4.8(34人推荐)。
南开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有专任教师204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74人、硕士生导师865人,教授782人、副教授82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人事关系在本校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6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4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1人、主要成员29人,“973”和“863”首席科学家18人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2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10人,“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4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南开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9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www.173977.com2023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怎么选择专业强基计划中的基就是指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及历史专业、哲学专业、古文字学专业等相关专业招生。也就是说强基计划院校的招生专业一般只有上述这些专业,其他专业不在强基计划的招生范围。2023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强基计划开放了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生物专业、历史专业、哲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选择四川大学的理由选择四川大学的理由如下:四川大学(Sichuan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公布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公布具体如下:一、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入围专业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基础医学。招生科类和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注: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公布为准。二、2022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入围分数线从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入围分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如何择校强基计划旨在培养顶尖人才,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必须慎重考虑。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是关键因素,推荐选择教学水平高、师资力量强且硬件设施先进的综合性大学或重点高校。此外,应关注学校在数学专业上的优势特色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度。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也不容忽视,它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做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在进行择校时,需细致分析每
高校强基计划有什么区别吗,如何选择?特点不同:高中的重点班是重点培养一批好学生,这些好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扎实,学校培养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为学校的升学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而强基班的目标就是抓住这些孩子的基础,因为这些孩子的基础还非常的薄弱,需要他们认真学习。强基班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强基计划中,36所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
数学强基计划可以选什么专业强基计划招生的数学类专业主要包含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类。1、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培养上,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2、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取消自主招生后,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
2025-01-29 04:49:45
2024-10-14 00:17:39
2025-01-25 14:34:29
2024-09-12 15:30:48
2024-11-01 04:08:06
2024-12-09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