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 07:56:43 | 977招生网
高考“大小年”现象,即当年报考人数多,导致录取分数线上调,录取比例下降,第二年因不敢报高分院校而拥向低分院校,使得上一年高分院校就会出现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下降的现象。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通俗地理解就是某所或某些学校的高考报考人数不稳定,出现了录取分数线水平起伏较大的现象。某一年某省填报该校的人数比招生计划数高出许多倍,导致当年的高考录取投档线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由于上一年投档线高,竞争异常激烈,使得来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敢再报考该校了,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投档分数线相应就降下来,我们将其称之为小年。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投档线不高,于是又扎堆报考。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投档线出现波动,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高考录取分中便可看得出来。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1、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重点名牌大学,在录取当地都是非常难考的高校。
2、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像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3、越是处于热点地区,招生人数越是少的高校就越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以近几年辽宁省高校招生出现过的"大小年"现象高校为例,基本上是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发达热点地区,招生人数不是很多。
4、处于招生所在省、市地区,招生人数多的高校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本省、市地区的高校在本地区高考招生人数多,生员也稳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 977招生网
一、填报志愿:重要的指标是“省排名”
填报志愿不看成绩,也不看比一本线高几分,最重要的是“省排名”。分数高于一本线不代表一定能考上一本。分数高于目标院校最低分也不代表自己一定能被录取。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看自己的省排名。因为每年高考难度不同,分数线也不同,如果仅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成绩是不准确的。而省排名可以很好的检测自己的水平,更好地帮助考生找到适合的大学。
填报志愿需要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对应的排名,也就是本省的排名。然后,查去年和同样排名的考生,看看他们的分数是多少,这个分数就是填报志愿时重要参考标准。最后,查看该分数在去年能考上的大学,这些大学也是考生重点需要关注的大学。
1.“知分、知线、知位”
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及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总分在全省同科类考生排位中的对应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对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录取位次。圈定略高于、持平、略低于自己位次的十几所高校,以便缩小范围,重点了解。如果在一本211类中,所填报的4个高考志愿的计划数大于自己的位次,就要慎重。例如,考生报考的4所院校的总招生计划为500,而考生的全省排名为400,在这一基础上考生的就会把握更大一些,在一本院校的志愿中中榜几率会更高。
2.“拉开梯度”
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自身条件和职业取向等因素,按照自己的高考分数所对应的名次号,来预测定位适合自己报考的高校。先高后低按降序布局,在志愿之间形成合理的层次,俗称“梯度”。理论上讲,平行志愿的“梯度”即使是一分之差也可以。在实践中,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越大越保险,不过,也会造成分数资源浪费。
3.“兼顾地域”
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考生需要了解所报院校的地址,历史,知名度,全国排名,属性,重点学科,规模和在校生数量。了解地址的时候,要知道他有几个校区,他们是在郊区还是在市区,有些人喜欢市区,有些人喜欢郊区,这个看自己的喜好。
977招生网(https://www.173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如何看待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内部指标”?的相关内容。
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会存在所有的内部指标?这次你怎么看待,个人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高考整个录取过程,都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他所采用的,都是各学校自己设定的录取分数线,只有达到了标准要求,才能够给予录取。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可以花钱买指标的说法。这样,不但无法改变结果,还会让自己丢失钱财。非常不划算,还是是以努力力,认认真真选个好学校,比较实在。当然,对于父母这种心思,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而且大学的教育,意味着一个好的文凭,对于他们的未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那么文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他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选择工作的基本门槛。我们知道,在我们刚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双方彼此都不了解,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一些最简单的标准来恒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历。他们会直接通过我们的文凭,来刷选我们的资格。如果我们有好的文凭,那么自然,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
其次,有利于深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途径可以进行个人发展深造。比如说,考研考博,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凭基础的,如果不符合基本要求,就不具备这个资格。
所以说,我们的学历,我们的文凭。对于我们来说,作用非常大。所以大家才会,想着法子提升自己的学历。但是,任何不正当的方法,他都是不会认可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
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看待高考录取中大小年现象 形成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www.173977.com河南省实验中学985录取率58.8%。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年高考成绩,985率58.8%是211率83.5%,双一流率86.7%。河南省实验中学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创建于1957年,原名郑州师专附中,后为郑州师院附中、郑州大学附中、郑州四十中。河南985录取率河南985录取率为:2023河南高考985录取率预计为1.2%985学校简介:985大学是指985工
浙江男生高考698分:北大登门、清华下午联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现在不管做什么都存在内卷的现象,就连每年高考的时候都会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如今年浙江男生高考698分,北大登门清华,下午联系,这样的现象在少数。我们都知道,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都希望自己能够招到最好的学生,这样不仅仅可以保证自己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更好的宣传自己。学校也是需要从自己自身角度出发,想要树立一个更好的形
我国各省高考录取率排名我国各省高考录取率排名介绍如下:北京考生的录取率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考生的,北京考生的本科录取率高达83.8%,天津考生是81.6%,上海考生是70%,在2023高考中这是独立自主命题的3个地方。辽宁考生是66%,本科录取率会这般高,还是很没有想到的,福建考生是62%进入了top5。吉林考生是60%,吉林考生也并不是属于考生大省,本科录取率还
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你赞成吗?如果不赞成,原因是什么?要是高考全国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录取,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不是为了我自己,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影响了,而是为了我将来的孩子。然而这也只是做梦而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考试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它真正体现了公平、平等、客观等原则。为什么
如何看待2023年河南高考分数线?2023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分析一本分数线设为514分,12.5万考生中,实际录取8.1万人,意味着一本录取分数线为543分。河南多所高校在本省设为一本招生,在外省则为二本,分数线水分较大。河南划定分数线时,主要目的是提升高中一本率数据,实际录取人数中存在水分。文科一本线为547分,录取线约564分,招生指标15693人,过线人数24386人,录取比
如何看待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实用型人才。1、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那些对实际操作技能更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另一种途径,使能够在不同领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2、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
如何看待“中考取消,高考不改革”这一说法?中小学招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者变相考试选拔学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更公平的竞争机会。不得通过考试或者变相考试选拔学生,将有助于消除以往因学生家庭背景、财力等因素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使考生更加公平地竞争入学机会。2.更多元化的入学途径。除了考试,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种类的入学途径来获得入学资格,比如综合
如何看待甘肃一中学取消女生高考资格?不是过重的问题,而是太荒唐了,简直就是扯蛋。他们虽然有错,但也不至于让她退学吧。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荒唐。学校处分决定张贴在学校,以警示他人。后来决定被人拍照传到网上,引起较强的社会反响。现在退学决定已取消,学生已正常上课,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可不小。如果没有经过网络传播,没有广大网友的声讨,这个决定会取消吗?近期,国内各地都在为疫情防控做
2025-01-29 04:49:45
2024-10-14 00:17:39
2025-01-25 14:34:29
2024-09-12 15:30:48
2024-11-01 04:08:06
2024-12-09 12: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