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

2024-09-26 06:19:45 | 977招生网

办学层次:专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2012807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今天977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公办高职专科院校,师资力量很强,学科建设完善,涵盖多个学科,对于广大高职专科类考生来说是很好的报考选择。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6月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入选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学院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6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2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4人,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王牌专业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977招生网

专业简介:

据最新权威麦克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率位居第5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居第7位,连续3年成为了绿牌专业。”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属计算机大类,是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在各行业应用的最新体现。该专业源于我校2004年设立的江苏省首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经2008年与艺术类专业整合,紧扣国家数字创意产业规划需求,契合常州市新兴战略产业规划,服务地方产业。培养学生从事交互展示设计、移动端展示设计、微视频创作、数字建模等方面的核心技能。

人才培养:

该专业课程始终围绕培养学生“数字影音处理”、“交互展示设计”“数字建模”、 “VR(虚拟现实)技术”能力方向展开,力争通过3年的系统培养,学生能够胜任互联网科技公司、传媒公司、各级电视台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图像艺术处理、网络美工、交互媒体展示、三维虚拟漫游及微视频创作等岗位工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

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日前发布。大学生总体就业率状况如何?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分别是什么?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雇主、地区变化怎么样?

记者为正在填报志愿的学生们进行了梳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整体稳定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9%)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91.6%、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91.8%)基本持平,近六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略高,近十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图为2015~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后深造比例略升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7.1%)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77.3%、77.4%)基本持平;“自主创业”的比例(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正在读研/读本”的比例(10.8%)略高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10.3%、10.1%);“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3.4%)略低于2016届、2015届(分别为4.0%、3.9%)。

另外,在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7.2%)中,近半数还在继续找工作。其中,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7.0%)中“还在找工作”的为2.6%,“待定族”为1.7%(不求学不求职);处于未就业状态的高职高专毕业生(7.5%)中“还在找工作”的为4.3%,“待定族”为3.2%。

电气类就业率最高,法学类就业率最低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6%),最低的是法学类(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本科学科门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工学

93.5

93.5

93.6

管理学

93.2

93.6

94.0

经济学

91.5

91.7

92.3

医学

91.3

90.8

91.5

教育学

91.0

91.2

90.5

农学

90.9

91.0

91.0

理学

90.5

90.9

90.7

文学

90.2

90.1

90.4

艺术学

88.1

88.8

89.9

历史学

86.3

86.1

86.4

法学

85.3

84.9

86.9

全国本科

91.6

91.8

92.2

(图为2015~2017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5%),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8.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力技术类(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9.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6.7%)、学前教育(96.0%)、电气化铁道技术(96.0%)。

高职高专专业大类名称

2017届

2016届

2015届

生化与药品大类

93.5

93.4

93.5

公共事业大类

93.4

92.9

92.6

材料与能源大类

93.3

92.7

92.2

制造大类

93.0

92.3

92.0

土建大类

92.9

92.1

91.2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92.8

92.5

92.7

交通运输大类

92.7

92.3

92.1

轻纺食品大类

92.3

92.0

92.9

财经大类

92.3

91.8

91.7

文化教育大类

92.3

91.3

91.5

电子信息大类

92.1

91.3

91.3

水利大类

92.0

91.8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91.3

90.6

90.2

农林牧渔大类

90.6

90.1

90.4

医药卫生大类

90.6

89.7

90.1

旅游大类

90.1

90.0

89.8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88.7

87.5

87.4

全国高职高专

92.1

91.5

91.2

(图为2015~2017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公共事业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红牌与绿牌专业刷新

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其中,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年都是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行业中,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及软件开发业需求增长明显。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绿牌”专业)

2018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2018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汉语食品营养与检测、初等教育、语文教育。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深入分析专业亮红牌的原因,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本科红牌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而2011~2013年艺术学招生增长率高达17.7%,高于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增长率10个百分点。被列入红牌的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教育机构就业,但其就业比例增长率却仅为4.8%。毕业生供过于求是导致专业亮红牌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高专方面,初等教育、语文教育较同类型专业毕业生规模明显偏大,因此其就业率相对其他同类型专业更低。

(图为2018年本科、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教育、信息业、医疗业需求旺盛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为14.7%),且在“教育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从2013届的10.0%上升到了2017届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

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12.5%),而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进入“教育业”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届保持上升趋势,较2013届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17届的就业比例为6.5%)。“教育业”中,就业于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占比上升较快,从2013届的25%上升到了2017届的33%。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比例为10.3%)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且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了2017届的10.3%。

“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比例为7.7%)是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毕业生在这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到了2017届的7.7%。

概括来说,教育、信息业、医疗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

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主要就业去向

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7届的60%,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7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7届的7%。这些变化反映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而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7届的58%。

(图为2013~2017届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类型城市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北上广深”就业本科生三年后离开比例持续攀升

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

杭州、天津、广州吸引力增强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高于广州(45.3%)。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城市

在该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北京

82.6

杭州

55.3

上海

79.5

天津

54.4

深圳

68.2

苏州

43.4

广州

45.3

南京

40.7

武汉

26.7

宁波

26.2

成都

25.8

西安

25.5

重庆

22.3

郑州

10.9

中西部地区吸纳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地区(不含东北三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65.7%下降到了2017届的56.7%,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32.4%上升到了2017届的39%。综合就业城市类型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对毕业生的吸纳程度上升较为明显,毕业生就业于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从2013届的21.0%上升到了2017届的30.5%。

东北地区留人难

近三年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垫底,2017届88.5%、2016届89.2%、2015届89.8%,比全国本科平均就业率(91.6%、91.8%、92.2%)分别低出3.1、2.6、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留人难。与全国本地生源的本地就业比例相比,2017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占比(4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27.6个百分点。

(图为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生源所在地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比2016届(65%)高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8%,比2016届(66%)高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比2016届(63%)高2个百分点。近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6%)。

(图为2016届、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税务专员”本科满意度最高“搬运工”高职高专满意度最低

2017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为64%,高职高专为65%)、“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55%)。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教育学(7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历史学(64%)。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教育大类(68%),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60%)。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税务专员”(85%),最低的职业是“化学设备操作员和管理员”(4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航空乘务员”(87%),最低的职业是“搬运工(不包括机器操作人员)”(34%)。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本科学院和大学”(81%),最低的行业是“塑料用品制造业”“农药、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均为52%)。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铁路运输业”(85%),最低的行业是“音频和视频设备制造业”(52%)。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7%),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5%)。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2%),在“民营企业/个体”“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3%)。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表1各主要城市2017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新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北京

75.9

杭州

75.3

上海

73.9

宁波

72.0

广州

71.0

天津

71.6

深圳

70.2

南京

69.7

苏州

68.7

全国本科

68.2

成都

67.4

武汉

66.1

西安

64.9

重庆

64.8

郑州

63.1

就业满意度是由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薪资待遇、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

从事IT类职业本科毕业生收入较高

2017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5067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023元)。2017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4319元),最低的是文化教育大类(3418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0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6042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经营管理”(4818元),其后是“房地产经营”(4665元)、“航空机械/电子”(4625元)。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5634元),其次是“运输业”(5567元)。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类为“运输业”(4536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4422元)。

教育、零售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主要行业

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平稳态势。

(图为2015~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735.8万估算,2017届大学生中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大多数(本科为86%,高职高专为84%)。

2017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中原区域经济体(4.9%)。

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22.7%)。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12.3%)。

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与2013届(46.2%)基本持平;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3届(46.8%)略低。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市场,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九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建立了2006~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麦可思研究院供图)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

武汉工商学院怎么样?什么专业好?

武汉工商学院怎么样?什么专业好?

如果你是一个电子产品发烧友,那必定知道“跑分”。
跑分是指通过相关的跑分软件,比如某兔兔,对电脑或者手机进行测试以评价其性能,跑分越高性能越好。通过分数直观体现产品硬件的性能强弱,比如考察SOC的运算能力和3D游戏性能的CPU和GPU。

像是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高通骁龙888就是CPU芯片,也是我们在购入电脑手机时格外关注的硬件,是电子产品的“大脑”,他们的生产商英特尔和高通都是家喻户晓的芯片生产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是从事此类电子产品零件设计和制造的一门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硬件,也可以从事嵌入式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研发。除前两者外还可以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

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20年本科就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七大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从以上专业所属大类不难看出互联网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行业缺口大,就业薪酬高。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50个专业榜单中,近五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均跻身前20。

这么好的就业前景,如想进军行业,势必得找一所好高校学习,依小编看,武汉工商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很不错,总结来看就是量身定制的应用式培养模式,不闭门造车,而是敞开怀抱深入项目,拥抱前沿。

武汉工商学院的校企合作堪称一绝。依托武汉中国光谷及武汉汽车电子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武汉工商学院与相关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建立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上海红砂半导体有限公司、博彦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超特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师资培训以及学生毕业实习。

“以赛促学”是武汉工商学院的“传统艺能”。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智能汽车电子技术方向为例,由企业工程师当面传授智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战研发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全国智能小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取得有三国奖三省奖的好成绩。

这种实习、实训、竞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武汉工商学院的就业率也很可观,近三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3%左右。

时代在发展,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武汉工商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是以培养高新企业所急需的嵌入式开发工程师见长,对症下药,就业前景甚为可观。

以上就是9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77招生网:www.1739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王牌专业是什么”相关推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如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7月的常州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其后历经停办复办、多次更名,于2

2023-12-17 05:56:38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样填报志愿和选专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怎样填报志愿和选专业?

2020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及学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以下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的招生信息,供考生参考。2020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省内招生专业序号专

2023-12-28 02:25:23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怎么样,可以专升本么?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怎么样,可以专升本么?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学院简介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以纺织服装专业为核心,其发展策略是基于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的紧密合作。这两大知名学府的支持体现在学院首届招生的专业设置上,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制作与管理以及染整工程等,这些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源自合作院校,并由他们的一流专业课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学院特别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引

2024-11-07 19:25:42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在哪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在哪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在哪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学府路1358号。根据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官网查询得知,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学府路1358号,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占地面积330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教职员工170余人,双师型素质教师80余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由福建省政府批准的具有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

2024-10-12 01:55:58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怎样填报志愿和选专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怎样填报志愿和选专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2021高职分类招生计划有哪些专业招生计划专业纺织学院计划招生职业职业学院哪些高职泉州纺织服装服装分类生计2021 2021年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高职分类招生计划及专业目前已经公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2021高职分类招生计划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介绍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

2024-01-09 15:28:40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招生多少人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招生多少人

一、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4、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二、历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2023-10-16 05:20:06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招生多少人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招生多少人

一、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二、历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吉林2022/专科批5-理科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吉林2022/专科批5-文科模具设计

2023-10-19 17:02:24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招生多少人
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招生多少人

一、202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25人;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的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0人;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招生人数为17人;4、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17人;5、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的电子商务专

2023-10-19 19:29:50